来源: IT之家IT之家 7 月 2 日消息,三星公司在今年4月宣布与谷歌云扩大合作,将其生成式AI技术Gemini引入三星全新的家用AI家庭伴侣机器人 ——Ballie。这款机器人具备自然对话交互能力,可协助用户管理家居环境,可提供家庭灯光调节、迎宾接待、日程定制及提醒设置等功能。不过根据外媒“韩国时报”报道,三星这款机器人将推迟上市,目前该公司正在集中精力打磨整体使用体验,同时也在努力确定“合适的定价”,根据该媒体预测,这款机器...
6 月 29 日,马斯克旗下 Neuralink 公司近日公布了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。通过植入 N1 芯片,脊髓损伤和渐冻症患者已能用意念操控虚拟机械手、玩游戏、甚至重新与外界交流。N1 芯片如硬币大小,可无线充电,实时捕捉大脑信号并转化为数字指令,目前已在 7 名受试者中应用。Neuralink 计划 2025 年实现「意图言语」解码,帮助失语症患者恢复交流;2026 年启动「盲视」项目,助失明者重获视觉。未来几年,电极数量将持续提升,目标是实...
来源: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(齐美娟 陈杭)28日晚,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北京亦庄)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内,2025RoBoLeague机器人足球联赛(以下简称“机超”)总决赛在此上演巅峰之战。经过3个小时的角逐,最终,来自清华大学的火神队夺冠。活动由北京经开区管委会指导,尚亦城(北京)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尚亦城集团”)与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加速进化”)联合主办。本次“机超”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...
来源:中国新闻网作者:奚金燕 蓝伊旎6月22日,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。展会期间,6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,包括建成两座专业中试基地、落地年产160万件关键零部件及5万台整机的生产线等,显示上下游产业发展正在升级提速。据悉,该展览会为期3天,汇聚全球200余家企业,覆盖从零部件到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,集中展示了仿生驱动、具身智能、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。6月20日至22日,2025杭州国际人形...
来源: TechWeb【TechWeb】6月12日消息,康迪科技(NASDAQ: KNDI)与云深处科技宣布达成两项合作,将整合优势资源,在高尔夫智能装备与安防巡检四足机器狗领域深度协同,共同开发面向北美市场的创新产品。康迪科技将负责产品二次开发、制造及市场推广,云深处科技主导核心技术研发并提供零部件支持。此次合作体现了 “中国智造” 与 “中国创造” 的叠加优势,将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全球化布局,提升双方在全球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影响力。
6 月 10 日消息,理想汽车近期发布内部公告,宣布战略委员会决定成立「空间机器人」和「穿戴机器人」两个新的二级部门。这两个部门均隶属于由高级副总裁范皓宇带领的产品部。其中,空间机器人部门负责人为帅一帆,他此前担任理想汽车产品规划负责人、高级产品总监;穿戴机器人部门负责人为张文博,他和帅一帆同为理想早期员工,此前曾担任理想汽车软件产品经理。此次调整后,两人均直接向范皓宇汇报。(来源:晚点 Auto)
当通用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、打格斗赛而引发广泛关注时,擦窗机器人这一面向垂直场景的产品已经从“科技概念”变成广泛应用的智能清洁设备。无论是面向高空幕墙等商用领域,还是面向千家万户的家用市场,擦窗机器人近年来均展现了蓬勃的增长潜力,并在需求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,开展着一场关于清洁效率的革命。不过,行业繁荣的背后潜藏暗礁。“我们投资过相关企业。现在这个市场很乱,几千元的产品在代工厂才几百块钱。除了头部的一些...
来源: IT之家IT之家 6 月 2 日消息,据外媒 TechXplore 5 月 31 日报道,麻省理工学院仿生机器人实验室最新开发了一套机器人乒乓球系统,能够以极高的精度使用球拍击球,包括制造不同的击球方式与旋转。这项研究已在 arXiv 上发表论文。论文作者之一 Kendrick Cancio 表示,实验室一直在通过创新硬件与控制系统来打造高性能机器人。“我们受机器人与 AI 研究所委托,开发了这套系统,用于探索动态操控的潜力,目标是让仿人机器人在...
来源: 看看新闻Knews人形机器人如何实现自然运动?又如何通过语言指令完成复杂动作?上海近期给出了突破性解决方案。新发布的运动大模型“龙跃”以自然语言驱动为核心亮点。用户无需掌握专业编程或操作复杂系统,仅通过日常对话即可指挥机器人行动。该模型尤其解决了传统机器人动作生硬、衔接不自然的痛点,其生成的跑步、舞蹈等动作不仅流畅连贯,还能模拟真实人体的惯性节奏,甚至支持通过追加语言指令实时调整动作细节。这些特性...
来源: 看看新闻Knews只有在各种场景中都能稳定、出色地发挥作用,人形机器人才能真正从“展示技术”迈向“实际应用”。当人形机器人在上海加速“进化”时,人们不禁好奇:它们何时能“进厂打工”?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教授陈涛指出,尽管包括具身模型在内的机器人技术今年展现出诸多潜力,但要实现实用化仍面临多重挑战。首先,动作泛化能力是关键瓶颈。当前机器人虽能在特定任务中表现良好,但面对陌生环境或全新任务时,动作生成能...